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提升党员干部法治素养,5月20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系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核心内容与时代价值,中心组成员参与研讨,围绕法治精神与教育实践结合展开深入交流。
深学细悟,筑牢法治根基
会议伊始,党总支书记领学《民法典》立法背景与重大意义,强调其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基础性地位。通过逐章解读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等核心内容,结合教育领域典型案例,阐释民法典对高校治理、师生权益保障的规范作用。例如,总则编明确“绿色原则”对校园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人格权编对师生隐私权、名誉权的细化保护,婚姻家庭编对教职工家庭关系的法律支撑等,为依法治校提供实践路径。
以案促改,强化风险防控
中心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聚焦民法典在合同管理、资产处置、师生纠纷化解等场景的应用展开研讨。纪检委员提出,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编”的新增条款,为校企合作协议、设备采购合同的风险规避提供法律依据;组织委员分享学习体会,强调“物权编”对校园不动产确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作用,助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需将法治思维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完善制度流程、强化法律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知行合一,推动成果转化
会议提出三项落实举措:一是将民法典纳入教职工年度培训体系;二是修订《工程训练中心合同管理办法》,确保制度与上位法衔接;三是以学习成果赋能“双一流”建设,在科研创新、产教融合中彰显法治保障效能。
此次学习是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深化法治建设的又一实践。此前,中心已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镜鉴廉洁·心向光明”廉政作品展等活动,构建“党建+法治”双轮驱动格局。未来,中心将持续以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