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由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邢玉龙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天津赛区中,凭借在“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的优异表现荣获天津市一等奖,成功斩获国赛资格。这是我校六年来首次在该项国家级赛事中突破重围获得国赛入场券,标志着中心在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及新工科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权威赛事彰显创新实力,智能分类破解环保难题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是列入《教育部评审评估和竞赛清单》的国家级顶级赛事。本届大赛聚焦“智能+”赛道,要求参赛团队融合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技术,解决物流搬运、垃圾分类等现实场景问题。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学生需设计具备精准识别、自动分拣功能的设备,以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事业发展。
邢玉龙老师带队的作品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材质与形状的双重识别,结合机械臂与传送带的协同控制,完成高效分类。项目从硬件设计到算法优化全程自主创新,展现了跨学科整合能力。

工程训练中心厚积薄发,六年磨剑终获突破
作为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了“基础实训—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平台。近年来,中心累计培养数万名学生,支持团队在“挑战杯”“机械设计创新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并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项荣誉。此次国赛资格突破,既是对中心长期聚焦实践育人的肯定,也是工程教育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
指导教师邢玉龙深耕机械工程领域,连续六年不断带领学生参加该项比赛,从开始的刚刚能完成比赛作品,到现在以市赛第2名的成绩入围国赛圈,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他所指导的竞赛团队由现代工程训练“项目制”的学生选拔而来,包括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学生。这次比赛历经数月迭代,攻克了湿垃圾识别精度差、可回收物品分拣稳定性低等难题。同学们将“投篮机器人项目制”教学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赛结合、以赛促教”的教学新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邢玉龙表示:竞赛团队每周召开技术研讨会,所有队员都积极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队伍在赛区2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

此次突破不仅是荣誉,更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契机,工程训练中心同时开设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训平台课程,将赛事经验融入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加贴合实际的工业实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