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工程训练科普基地为建华中学学子提供沉浸式体验科技创新魅力
2025-04-07

  3月28日,天津市建华中学两百余名师生走进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科普基地,开展"智能新视界"主题科普研学活动。通过"工业物联网之旅""柔性生产线探秘""铣创医铸造实践"三大核心环节,学生们零距离感受智能制造的硬核实力,在沉浸式互动中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

科技启蒙:解码工业物联网的"智慧基因"
   在"智造新视界"主题展厅,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导师团队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特殊"旅程"。学生们直观见证物联网技术如何串联起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全链条——智能机器人精准抓取物料,AGV小车穿梭运输,云端数据实时跳动。"原来工厂可以像有了大脑一样自主决策!"高一(3)班李明同学盯着数字孪生系统发出的生产预警感叹。该环节设置的VR设备体验区前更是排起长队,学生们通过虚拟操作台"驾驶"无人叉车完成货物分拣任务,切身理解工业4.0的底层逻辑。


产线探秘:见证柔性制造的"变形金刚"
   当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突然切换工作模式,在场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在柔性制造示范区,工程师现场演示了通过云端指令实现产线"一键变形"的全过程:原本组装玩具机器人的流水线,3分钟内即完成程序重构,开始生产定制版智能水杯。"这种像乐高一样可拼接的模块化设计太神奇了!"学生们边记录边讨论,不少科技迷现场掏出手机查询"PLC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专业名词。

匠心传承:铸造金属里的"科技密码"
   最令学生们兴奋的当属基础加工实践环节。在铣床、车床、3D打印设备前,学生们化身"工程师",亲手制作个性化金属书签。从测量绘图到编程加工,从熔炼金属到浇铸成型,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出璀璨火花。"这个涡轮叶片模型是我用数控机床雕的!"初二(5)班张蕊举起沾满金属碎屑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指导教师的安全示范与工艺讲解,让冰冷的机床有了人文温度。

深化校企合作 共育创新后备军
   "这类研学活动搭建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表示,科普基地将持续开发"理论+实践"的阶梯式课程,让青少年在"做中学"中培养工程思维。建华中学带队教师李敏则期待:"希望未来能开展更多跨学段科技项目,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成果走。"

176BB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打开认知新视界,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智造强国"的理想火种。随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更多"未来工程师"正在津门热土上破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