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实习教学  教学管理  党建工作  科研服务  学生社团  示范中心  教学成果  科普基地 
站内搜索:
相关

成果形成背景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主要内容

成果报告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成果>>成果报告>>正文

成果形成背景
2022-09-21 16:52 教学成果 

成果形成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应与国际接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并与国际接轨。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体系,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成为工科教育改革主方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评估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工程素养包括工科人才应具备的工程知识、工程能力、通用技能、工程态度等,前二者为技术因素层面,后二者为非技术因素层面。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评价,如何以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能力框架“衡量”工科毕业生的工程素养,是高校推进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瓶颈。中国科协颁布的《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T/CAS 326-2018),对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为工科专业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素养”的可衡量提供了产出导向依据。

  成果系统建立了一套符合本科层次的,可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可衡量的工程素养培养体系,补足工程素养教育的短板。理念层面,传统的“干中学”实践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转变为产出导向理念下精准提升工程素养各要素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工程知识和设计、开发、研究能力,还具备职业规范、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工程意识;在教学实施层面,从基础工程训练直至毕业的全培养周期中,不仅以项目式教学改造了专业技术类实践训练,还层次化设计了涵盖质量、环保、安全、节能、5S等方面知识、能力、意识的工程素养培养环节,并制定了可衡量的评价体系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一线教师为主的成果团队对工科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进行了多年的改革探索,构建了由知识学习、工程训练、环境熏陶、竞赛提升、素质养成组成的一整套系统规范的素养培养体系,反向设计了层次化实践类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力评价体系沉浸式实践环境项目式教学和竞赛管理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有:

1工程素养可衡量的评价体系缺乏,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等缺乏支撑和评价体系,成果立足于基础工程实践教育,给出了可行的评价体系方案。

2实训教学方法陈旧,如何顺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工科改革浪潮,建设校内云课程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并在沉浸式角色体验环境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和学科竞赛,成果给出了实践方案。

3校内实习实践环境与现代企业运行管理环境脱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如何落地,如何建成模拟企业的工程素养养成环境,成果给出了解决范本。


关闭窗口

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13号楼
电话:022-60214595  邮编:300384